榆林:博物馆里研学热

本文转自:榆林日报

  孩子们在榆林宋夏历史文化博物馆学习香牌制作。谢妮妮 摄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我市各大博物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探秘榆林文脉·传承千年记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扇沉浸式体验历史的文化窗口。孩子们通过实践,成为民俗技艺的“小传承人”和古老故事的“亲历者”,在趣味盎然的探索中,完成了一场场与故乡悠久文明的深度对话。

  在余子俊纪念馆别开生面的明代戍边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换上仿明朝军士服装,手持仿制兵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识别旗语、模拟烽火传讯、协作布防,体会四百多年前戍边将士保卫家园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知道了明朝冷兵器的由来和使用方法。我最喜欢的游戏是烽火传讯,因为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协作能力,还让大家了解了古代的军情是如何传递的。”黄沐泽小朋友兴奋地说。

  据余子俊纪念馆讲解员徐思颖介绍,暑假期间,该馆以余子俊修边为背景,开展了“卫城小奇兵”“天工开物”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加。通过互动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走进榆林宋夏历史文化博物馆“宋雅拾趣”香牌制作活动现场,孩子们围坐在长案前,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解古人用香的礼仪、各种香料的来源与药性等知识。随后,孩子们按照古方配比,将香粉与天然黏合剂混合,细心揉捏成团,再压入雕花模具定型,整个场馆弥漫着淡淡的艾草、白玉兰等传统香料的芬芳气息。体验完香牌制作后,杜昕瑶小朋友说:“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让我体验了传统工艺,还深入了解了古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有意义。”

  据了解,今年暑期,我市各大博物馆的研学项目呈现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参与度高的特点,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覆盖民俗、汉文化、宋夏风情及明代边防等多条脉络。每个活动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实践体验,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知识,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成长。

  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放管理科科长王海龙表示:“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通过开展研学活动,不仅可以填补学校假期的教育空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物和历史资料,直观地了解本土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还能加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8月29日 23:06[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