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多元魅力引客来 提质升级待客留
——德宏暑期旅游观察
瑞丽古城人山人海。
陇川欢乐水世界。
梁河葫芦丝研学。
瑞丽边城夜秀。
陇川美食深受欢迎。
盈江特产街热闹非凡。
大金塔游客人来人往。
芒市介桃菠萝节。
朱边勇 摄
∗德宏融媒记者 段秋娟 通讯员 杨国芯∗
今年暑期,我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独特的气候条件、多彩的美食文化、特色地标品牌以及各县(市)差异化的旅游布局,形成强大的吸引力,7至8月,接待游客1044.46万人次,同比增长23.92%;国内旅游花费89.32亿元,同比增长25.53%。
然而,热潮之下,德宏如何实现从“网红”到“长红”,转“流量”为“留量”,把游客从“快闪”过客变成“常驻”朋友,成为这座边陲城市面临的新课题。
暑期旅游持续火爆,亮点纷呈闪耀边陲
为全力迎接暑期旅游旺季,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凝心聚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州文化和旅游局提前谋划,统一部署,各县(市)共同发力,通过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多平台持续输出内容,将德宏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推向更广阔市场,实现了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转化。德宏芒市国际机场作为德宏州唯一的空中交通枢纽,持续拓展“航空+文旅”模式,优化暑期航线布局,加密至北京、成都、南昌等多条热门航线,恢复开通芒市至泉州、西安的航班,7月1日至8月31日,旅客吞吐量突破59万人次,同比增长29.31%,其中,8月22日,单日保障航班量达94架次(计划航班80架次、保腾芒一体化协同运行保障航班14架次),共保障旅客11541人次,再次刷新单日历史纪录,为德宏暑期旅游市场的火热提供了坚实支撑。
那么,这个暑期德宏有多火?
核心优势凸显:德宏暑期旅游的持续火热,离不开两大王牌——“不冷不热的度夏地”与“美食天堂”如同双引擎,共同驱动着旅游人气的强劲攀升。美食是德宏的核心卖点,从芒市的百思特、勐巴娜西、新玩厂等美食聚集区,到遍布各县(市)的特色小吃摊点,“为吃赴德宏”已不再是口号,而是大量游客的真实行动。过手米线、撒苤、特色烧烤、泡鲁达及丰富热带水果持续引爆味蕾消费,舌尖消费异常火爆。“不冷不热的度夏地”气候品牌效应凸显,相比国内众多备受高温煎熬的“火炉”城市,德宏的夏天舒适、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备受推崇,成为众多亲子家庭与康养人群暑期出行的首选目的地。旺盛需求带动住宿业繁荣,主理人信心倍增,如“揽花畔”民宿主理人刘昊所言,5间轻奢客房在暑期(7月15日至9月5日)持续处于“天天满客”状态,许多客人表示,都是冲着德宏的气候和慢生活而来。新开业的“匠心归予”民宿也抓住了暑期的尾巴,迎来试营业期间的满房。总经理潘立靖作为一名民宿职业管理者对德宏旅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自己是被德宏的多元民族文化魅力所吸引而来,所以他的愿景超越了单纯“卖”房间,更致力于“卖”芒市,想将本地的文化风情与独特魅力宣传出去。
活动精彩纷呈:全域联动打造“永不落幕的暑期嘉年华”。各县(市)精心准备、全域联动,成功打造了“天天有活动、县县有亮点”的火热旅游氛围,为游客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体验和选择。从芒市融合民族与时尚的“市民文化节”“文明果实”主题系列活动,到瑞丽规模盛大、突出边境风情的清凉夏日嘉年华、天天目瑙纵歌、共赴红色文化传承和边城夜秀系列活动;从盈江极具创意、以天地为秀场的“稻田时装秀”和暖心惠民的“绿化带水果免费送”,梁河深度体验的“葫芦丝研学”、赢得好评的避暑攻略和热闹非凡的夜间民族广场舞,到陇川贴近群众的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元素有机结合,整个德宏仿佛一个巨大的欢乐舞台。来自石家庄的马女士刚从盈江回来,迫不及待地与朋友分享手机里的“稻田时装秀”,她说:“这次到德宏旅游,体验感很好,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节庆、文化、民俗活动,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获得了深度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区域特色初显:差异化发展构建“美丽德宏旅游拼图”。芒市作为州府,充分发挥文化中心优势,主打民族文化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展现“黎明之城”的包容与活力;瑞丽紧扣“东方珠宝城”定位,放大边境贸易与异国风情特色,强调浓郁的东南亚氛围和免税购物体验;盈江立足优异的生态环境,聚力打造“中国犀鸟谷”品牌,主打生态观鸟与田园休闲,用原生态的自然之美和创意农业体验吸引寻求宁静与探索的游客;梁河深耕“中国葫芦丝之乡”文化IP,聚焦非遗传承与人文体验,让游客在悠扬的乐声中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慢生活节奏;陇川着力推广“目瑙纵歌之乡”品牌,并积极探索水陆空立体化(欢乐水世界、通用机场、雨林公园)的特色旅游项目。各县(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有效满足了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共同拼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美丽德宏旅游拼图”。
咖啡文化崛起:从单纯的“打卡地”升级为“品味地” ,精品咖啡馆成为新宠,地标产品“德宏小粒咖啡”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午后的芒市,菩提街一家名为“無棠咖啡”的店内座无虚席。“今年暑期,我们的日销量基本都在150杯左右,最多的时候到200多杯。”主理人余湘扎正在店里忙碌,“很多客人不只是来打卡,他们会坐下来慢慢品味,了解德宏咖啡的故事。”傣族古镇“罗尼咖啡”主理人陈万臻说:“暑期人流大,有效拉动咖啡店的日营销额,平均每天销量超过200杯,店里的文创产品也深受游客欢迎,几款冰箱贴、环保袋销量非常不错。”他们表示,近几年来,德宏的咖啡文化氛围日趋成熟,面对芒市几乎每月都有新店开业,越来越多的咖啡店主理人为避免同质化竞争,不再单纯追求咖啡店打卡功能,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转到追求咖啡的味道、特调的创新、咖啡豆的品质上,为讲好德宏咖啡故事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来自上海的王女士说,这次来德宏,她打卡了多个咖啡店,明显感受到芒市的咖啡文化氛围浓厚。
繁荣背后存隐忧,发展短板待补齐
“想多玩几天,但交通不太方便。”刚从黑河老坡下来的游客抱怨道,“那边的路况不太好,我们从景区回城,打了很久的车才打到。”
“体验很丰富,但感觉还不够深入。”在瑞丽,一位从事珠宝生意的商家说,“很多游客只是看一眼、拍张照就走了,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德宏民族文化和边境风情。”
“留客能力尚显不足,大部分游客只在德宏住1至2个晚上。”部分文旅从业者指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虽然活动很多,但感觉有点散,标志性文旅品牌不够深入人心。”
……
尽管德宏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有一些隐忧与短板逐渐浮现,亟待应对与改善。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成为制约体验提升的关键因素。许多游客反映,部分景区道路条件较差,如黑河老坡路面状况不佳,通行不便;偏远村寨交通接驳困难,如芒市上井坎村等地的返程车辆难寻,游客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待。与此同时,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在旺季面临承载能力考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旅游产品的深度与体验性难以满足日益多元的市场需求。虽然当前观光、美食和短期体验活动丰富,但对德宏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资源和边境风情的挖掘还不够;非遗相关项目多停留在展示阶段,与旅游体验融合不够紧密,缺乏让游客沉浸其中的创新场景。
产业协同与综合效益亟待提升,“文旅+”融合模式仍需深化。旅游与农业、体育、航空、文创等产业的联动效应未完全发挥,部分活动呈现“小而散”的特点,缺乏持续性和规模效应。区域发展不平衡,芒市、瑞丽等热点区域游客集聚效应显著,其他县(市)尽管游客量增长,但过夜率和综合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缺乏品牌旅游产品和特色线路串联,不能完全实现客源共享、优势互补。
成为“旅游目的地”,
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留住人心
面对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挑战,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打造高水准、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稳步推动德宏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
行得方便,让游客玩得舒心。改善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重点提升热门景区和特色村落道路质量,增加景区接驳专线、优化网约车调度,从根本上解决“进去难、出来烦”的痛点。
玩得尽兴,让游客沉浸“慢生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如非遗工坊、农耕文化体验等具有参与感和故事性的项目;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通过特色文化演出、主题夜市和灯光秀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优化跨区域旅游线路设计,有效疏导客流,让游客体验到更多小城独特节奏。
记得住,让游客来了还想来。通过高质量、有感染力的内容,打造一个响亮IP,讲述打动人心的德宏故事。同时,拓展宣传渠道,精准触达更多潜在客群。
带得走,让德宏是体验更是记忆。坚持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咖啡+旅游”“研学+旅游”“赛事+旅游”等,推动智慧旅游建设,优化消费体验,让游客能够方便地“带走”属于德宏的记忆。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政策支持,形成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真诚与独特,是德宏最动人的底色。这个夏天,德宏用舒适气候、地道美食和多彩活动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充分展现出作为优质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未来,德宏会努力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心怀眷念、期待再会,成为这片土地最真挚的“代言人”,真正爱上德宏、留在德宏!(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州文化和旅游局 提供)